近期,东航 MU5735 坠机事件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不信谣、不传谣,我们等待官方最终的调查结果。
但是灾难发生后,也不禁让我们反思,如何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如何能让飞行变得更加安全?
PART 1
数字孪生技术或让航空安全迈向新台阶
数字孪生,也被称为“数字映射”、“数字镜像”,它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
简单来说,数字孪生就是在一个设备或系统上,镜像模拟出现实物体的数字克隆体。
但它并不是单向和静态的,而是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都联系在一起,它会根据本身的物理设计模型以及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进行高度契合的动态仿真,外界条件的一切变化都会在这个“克隆体”上反应出来。
想象一下,如果确实存在一架与物理世界飞机相对称的数字孪生飞机,让每一个零部件的信息都可感知,飞行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安全呢?
《航空周报》曾经做过这样一个预测:2035 年,航空公司接收一架飞机的时候,将同时收到一套数字飞机。
这套数字飞机包含真飞机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结构,并且伴随着真飞机的每一次飞行而老化。这样飞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数字孪生系统中被预先感知到,针对飞机的异常分析与预防性维修都将变得更加容易,航空安全或将迈向新的台阶。
但现实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
PART 2
“数字孪生飞机”有局限并非完美
一方面,“数字孪生”高度依赖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和信息,然而在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来,对飞行进行精确的全域感知依然有难度。
飞行器在每次飞行中所受到的气压、气流、温度差异,都在不同程度影响飞行器机械构造,而这种影响是虚拟世界目前难以精细映射出来的。
另一方面,当前的数字孪生技术存在“传感器悖论”,要确定传感器信号的真实有效,一个信号必须由三个传感器来保证 2:1 的逻辑有效性,但是要确定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又需要更多的传感器去检测。
如果物理实体的数据不够保真,那么数字孪生体也会有所缺失,这就会导致通过数字孪生体得出的预测和判断有误差。而依靠有误差的数据去判断飞行的真实情况甚至进行决策,则非常有可能将飞行带向真正的危险。
虽然理想中的数字孪生飞行器还难以实现,但“数字孪生”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思路。
PART 3
数字孪生是构建元宇宙的重要“底盘”
“元宇宙”大家知道吗?这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概念在最近几年被炒的沸沸扬扬,它所描述的未来社会着实让人神往:足不出户环游世界、零基础挑战极限运动,甚至亲手制造一枚火箭并发射成功。
共享、共创、共生,一切皆有可能。
而对于构建元宇宙来说,这个“底盘”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便是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元宇宙构建过程中担当着现实仿真的技术范式和混合虚拟的现实框架基础。
元宇宙可以塑造出一个全新理念的数字世界,它更加倾向于构建公共、娱乐以及社交的理想数字社会,每一位“居民”都会拥有唯一、独立的数字身份,并且可以借由这个身份进行社交、生产等动作,社会性更强。
而数字孪生则更加倾向于改善对现实社会的治理、对行业技术的创新和效率的改进,帮助人们更好的决策。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最终实现自动控制或自主决策控制,即“自主孪生”。
依靠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 AI 的数字孪生应用,正在工业、制造业、生物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将会融合更多技术,赋能更多场景应用。
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对不确定性的排斥,实际上来自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生存的忧虑。而解决这种恐惧和忧虑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满怀希望。正如《基督山伯爵》书中所言:
人类的全部智慧都涵括在这两个词当中——等待和希望。
数字孪生和元宇宙虽然不能带给我们一个确定性的答案,但却可以带给我们希望。
文章来源: 青思麦田科研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