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赋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琛(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7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重点发展任务,要求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等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一、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对中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基于先进技术、工艺和产业领域,由若干产业链相关的企业、机构在地域空间集聚,通过贸易和非贸易性相互合作与交流共生形成的产业组织网络,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阶段。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具备产业集群的一般特征,即地理邻近和集聚、行为主体间贸易或非贸易关联、学习氛围和知识溢出效应,更具有在产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高端化和先进性,不仅能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更能够助推产业创新能力,打造竞争新优势。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利于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循环。高端要素引发的创新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跃升的主要动力,而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效协作的网络组织结构,这些特征使先进制造业集群更具备吸引高端要素的能力,从而更容易实现价值链攀升。
另一方面,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利于产业链的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加速实现国内产业循环。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具有枢纽地位,在当前国内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能有效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主体间合作共赢,促进知识溢出,营造创新氛围,并在串链、补链、强链的过程中,进一步将优势产业向其他区域延伸,逐步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
自2006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直被认定为中部崛起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崛起到高质量发展,国家对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定位和要求不断提高。当前,中部地区优势产业集聚、产业链条完整,在制造业集聚、集群化发展方面具备一定基础,涌现了一批在国内甚至国际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制造业集群,但在产业结构、创新投入等方面尚存不足。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具有枢纽地位,在当前国内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培育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以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品质引领为导向,聚焦重点、突出关键,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网络,最终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的成绩与不足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生产总值为222246亿元,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达21.9%;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科教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产业发展方面,中部地区优势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具备一定基础。
但是,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在产业链升级、创新投入、数字化支撑等方面亟需优化。目前中部地区制造业产业发展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升级刻不容缓,且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呈现不确定和复杂性的背景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水平、安全可控问题与整体竞争力亟需加强。在创新投入方面,尽管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逐年提升,但中部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明显。2019年,创新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个,除陕西省外其他地区全部位于东部地区。这造成了中部地区相当一部分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创新水平差强人意。《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中部各地区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数字化支撑方面,目前中部地区的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短板较为突出,公共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覆盖度不高,且大多地区针对的是单一领域的产业数字化,难以形成协同带动效应。
三、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方向
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应依托当地的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但其中创新生态系统打造、集群链条式韧性发展和数智化趋势应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一,构建集群创新生态系统,增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内生源动力。创新生态系统是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大学、科研机构、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系统要素载体的复杂网络结构,是以价值共同创造,协同开放创新为目的的创新支撑系统,多主体间具有异质性、互补性、协同性、共生共演性,是集群保持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和手段,协同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和政策链,通过多链聚合、有效耦合,贯通政、产、学、研、用、金(融)、服(务)等各环节,集聚人才、平台、资金、土地、数据等创新要素和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以一流的创新生态支撑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第二,注重产业链根植性、开放性和韧性,带动先进制造业集群韧性发展。产业链根植性表现为产业抵御内外部环境变化而根植本地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植性越强,产业链越具稳定性、竞争力和发展力。产业链开放性是基于全球竞争对本国产业链提出的发展要求,经过数十年的深度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高度依赖的关系,产业链也深度交织在一起,不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很难使地区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产业链韧性指在部分链条出现问题时,产业链仍能对破坏性事件做出积极反应、保持动态平衡,并恢复正常运转的一种复杂的适应性能力,是产业链安全的根本保证。坚持产业链思维,要围绕中部地区具有基础优势的领域,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精准谋划实施建链、补链、固链、强链项目,增强产业链区域根植性的同时,注重促进产业链的多元化、协同性和开放性。中部地区要重点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加快项目引进和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提升中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产业资源跨区域高效流动;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韧性发展,形成安全可控、开放创新的产业体系。
第三,建设和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先进制造业集群数智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被定义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成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它被视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新经济“基石”,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要素,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是中部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由此,广大中部地区可以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加快培育一批面向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的工业APP,形成产业集群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可以通过引导集群大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检测等数字化装备,提升数控化水平,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在平台上的互联互通,发展平台接单、集中采购、多厂协同的制造新模式,推动企业在虚拟空间的集聚与协作,进一步畅通物理空间协作。除此之外,可通过引进和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商、系统集成商和服务商,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服务能力,强化工业互联网技术支撑,推广基于平台的工业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赋能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化发展。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