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万亿!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对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
常有人说,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没人想到这是对新十年开局的精准谶语,蝗虫、疫情……历史巨轮悄然开动,无人知晓它将驶往何方。但纵观人类文明史,变革始终是进步的主旋律,危机阴影中潜藏着新兴蓬勃的野望。
3月4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被提上日程,一时间“新基建”概念再次引爆话题。“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在全球疫情爆发、经济震荡的背景下,“新基建”尤其是工业互联网的指向性意义不言而喻。
生产暂停,全球供应链遭遇冲击
目前中国的基础工业实力有多雄厚?在中国疫情爆发后,国内停工造成供应链中断,影响逐渐传导至国外。2月4日,韩国现代汽车由于缺乏零部件供应,被迫关闭南部城市蔚山的一条主要装配线。有报告显示,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都由中国制造,而这只是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优势的冰山一角。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工业化历程。国内涌现出繁多的产业集群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意味着在特定区域内,企业可以完成所有采购环节,大幅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
因此无论是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口号还是东南亚制造业转移恐慌,在巨大的供应链运转优势下,显得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东南亚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分材料需要向国内进行回购再组装。中国已经稳固住“世界工厂”的地位,既得陇,复望蜀,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扬长避短,工业互联网将大放异彩
毫无疑问,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距离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制造“强”国还有一定差距。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深度互联,作为“新基建”七大方向之一,它寄托了国家对于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期待。
国内外的工业数字化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国外尖端制造行业,利用自身在设备自动化、数控等传统领域的优势,全力主攻“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
而国内“智能工厂”的普及率并不高。一方面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成本问题,缺乏自动化升级的动力。因此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企业更多地聚焦于内部生产的环节优化,包括生产效率监控和设备预警监控等等。
以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十强——凯耀照明为例,公司在企业内部进行全价值链的数据拉通改造,利用“帆软报表平台+阿米巴平台”双核驱动的方式,将SRM、TPM、OA等系统数据进行整合,打通制造流程、计划管理、工序流程和质量管理等环节,实现流程溯源、数据预警、权限细化等精细化运营目标。
比方说公司针对仓储模块打造可视化动态预警系统,通过数据抓取,生成物料清单表和物料的生命周期表,识别异常库存,自动推送,方便进行针对性处理。凯耀照明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到18天,库存周转率提高130%。
再比如说惠州中京电子利用帆软报表搭建了统一的分析平台,升级车间电子看板,将生产达成率、排班计划、设备状况、风险警告等汇聚到车间大屏看板上,相关信息一目了然;落实到具体业务应用,数据报表以及预警信息还会根据需求被自动推送到邮箱和工作群组中,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中国的这条道路是基于国情做出的正确选择,而现在时代变了,“新基建”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从资金角度上看,随着人力成本不断走高,设备自动化必然需要提上日程,而“新基建”释放出的政策红利,将鼓励各路资本入局,提供更加垂直精准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进行转型的门槛;同时资本的下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强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提升国际工业竞争力。
风云变幻,于危机中觅得良机
3月即将过去,“新基建”提前指明了政策方向。如何将资本引入制造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动能,对我国成为制造强国至关重要。
当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人大喊“狼来了”,结果近二十年过去,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现在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到底是“狼来了”还是“羊来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