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亟需全力攻坚,国产化掣肘如何破解?
记者 | 王勇
编辑 |
继硬件领域后,工业软件国产化成为关键技术领域的瓶颈。
5月27日,施耐德电气数字产业示范园正式落户北京亦庄。这其中的重头戏是施耐德在中国成立的第四个研发中心,前三个中心分别位于上海、西安、深圳。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发展部中国区负责人熊宜表示,各研发中心侧重有所不同,构建了该公司软硬件全覆盖的数字化创新研发体系。
其中,上海中心以智能硬件为主;深圳中心以智能家居为主,包括开关面板等智能家居产品;西安中心聚焦绿色创新的产品设计,特别是低压电器领域。
“北京研发中心则侧重于工业软件的研发。”熊宜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不仅针对施耐德电气的设备,更涉及各企业、设备、工厂等应用场景的开放式的软件技术。”
承载施耐德电气这一战略的基础,基于中国工业软件应用场景的巨大潜力,以及国产化方面亟需补齐的短板。
在5月28日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首次公开提及工业软件。
习近平提出,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
工业软件与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等,同被列为亟需全力攻坚的关键核心技术。
华安证券分析指出,工业软件作为典型的“卡脖子”技术关键领域,在技术、产品和产业生态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至关重要。
“中国的工业软件发展有很大的空间。”熊宜说,但从工业软件的长远发展看,有四个方面需要突破。
一是打破工业软件的封闭性,实现标准开放;二是实现厂商在开放平台的对接;三是向第三方集中化、大规模投入研发发展,重在应用;四是认清工业场景的需求。
平安证券指出,工业软件因其基础性强、研发难度大且规模效益较差,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部分企业手中。
根据赛迪研究院(CCID)和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统计,2019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4107亿美元,其中,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约合250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约6.08%,这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十分不匹配。
4月14日工信部同有关部门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国内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王宏安表示,目前国内高端工业软件市场约80%被国外垄断,中低端市场的自主率不超过50%,对国家工业体系产生影响。
研发工业软件并无捷径。针对工业软件国产化,上述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软件企业、装备制造商、用户、科研院所强化协同,联合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过程各环节的核心软件。
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指出,需研发嵌入式工业软件及集成开发环境,研制面向细分行业的集成化工业软件平台,并推动工业知识软件化和架构开源化,加快推进工业软件云化部署。
当下,施耐德电气在工业软件方面加速布局,对国内行业及相关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两年内,国内多家专注于工业软件开发的企业实现上市,包括中望软件(688083.SH)、中控技术(688777.SH)以及盈建科(300935.SZ)等。
平安证券表示,目前在政策层面对工业软件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坚定看好工业软件的发展。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