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自主研发应用,让工业软件不再“卡脖子”

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软”支持,代表建议——

【两会视点】加快自主研发应用,让工业软件不再“卡脖子”

本报记者 北梦原 杨召奎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提速,工业软件作为发展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支撑,正受到政策、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产业数字化,并提及工业互联网,明确提出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不少科技、产业领域的代表也发声呼吁,加快工业软件自主研发和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软”支持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速,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重庆璞雨为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珏代表表示。

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目前,工业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协作等各个制造生产环节。

“去年,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其中重点提到,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软件化水平。”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德辉代表表示,工业软件市场需求巨大,来自政策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高珏代表表示,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软”支持,工业软件已被列为当前科技攻关最紧急、最迫切的问题。“工业软件关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与基础原材料和高端芯片等并列,彰显了巨大的战略价值。”

我国工业软件开发应用有待突破

“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24.8%,高出全行业水平7.1%。”高珏代表表示,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带动下,国内工业软件行业迈上了快车道。

然而,这距离制造业发展需求还有巨大差距。“目前,我国可以融合流程制造业运营需求的工业软件开发能力较弱,与国外工业软件的差距较大,难以支撑流程制造业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转型需要。”刘德辉代表说。

“我国工业软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产化率较低,其中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最低,国内厂商市场份额仅5%左右。而且多数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仅应用于工业机理简单、系统功能单一、行业复杂度低的领域。”高珏代表介绍说,这些工业软件成为国际竞争中“卡脖子”的问题所在,凸显了国内工业软件存在的短板,发展任重道远。

加快推进工业软件自主研发和应用

为尽快提升国内工业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能力,尽早实现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刘德辉代表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快推动“流程模拟类”工业软件产业链和生态圈建设。

“工业软件研发跨学科、跨领域,对人才的跨学科理论知识和产业实践经验都有较高要求。”高珏代表建议,相关鼓励扶持政策首先围绕人才战略下功夫,填补关键基础软件技术的人才缺口。

工业软件的价值,需要依靠“用”积累迭代。研发端与应用端如何密切配合,加速协同发展,也是代表关注的重点问题。“要以工业企业制造应用需求为市场导向,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攻关,加快工业软件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下的长期迭代。”刘德辉代表说。

高珏代表呼吁,鼓励关键核心技术厂商与上游科研机构和大学、下游制造商与用户、互补厂商等生态体系中的不同主体,实现共投资源、共享利益的创新生态系统。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