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WRC看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增幅超全球均值,应用“上天入海”多样化发展……
诞生至今,工业机器人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替人类完成了很多脏乱、困难和单调重复性的工作。9月10日-13日,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2021WRC”)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到,工业机器人在一众展品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上到航天,下到深海,遍及各个领域。然而,和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仍然存在短板,材料、加工工艺等基础研发依旧比较薄弱,这都是未来需要加大力度研发的方向。
产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204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19年的306亿美元,年均增长14.5%。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2600亿美元。
其中,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工业机器人在全球的发展历史已经有五六十年。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2020年的统计,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万人保有量虽不及发达国家,但过去三年的增幅是非常可观的,已经超过了全球增幅的平均值,也有超过很多欧美企业。
在2021WRC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的44%。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快速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21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4.54万套,同比增长117.6%,创下历年同期新高。
在我国,更多政策利好将对机器人产业进一步释放。随着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迅速发展;在此次大会期间,辛国斌透露,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希望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高端制造的集聚地和集成应用的新高地。
应用涉及多个高端制造行业
机器人产业正在向传统行业应用和高端应用持续拓展深化,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已在47个行业大类、129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包括航空航天、造船、汽车、发动机等多个高端制造行业。
在今年的机器人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展出的空间机械臂。这款空间站机械臂重约738公斤,最大负载25吨,是中国空间站机械臂的地面初样产品,二者在外形和功能上相同,正样产品已经在太空协助航天员圆满完成两次出舱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工程的关键设备。
一位参与设计这款机械臂的设计师在现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空间机械臂有大负载大范围转移、空间站舱体表面“爬行”、低冲击高刚度末端抓取、视觉监视与测量以及支持航天员出舱等功能,其中,支持航天员出舱功能,可以自动采取安全措施,保证航天员安全,机械臂上布置支持航天员应急返回的辅助设施,具备航天员对机械臂急停操作功能。
此外,工业机器人并不只是人们常常看到的机械臂,现在还包括一些解决方案,比如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推出的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缺陷检测系统。一位中电科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电子行业产品多采用人工质量检测,面临着检测效率低、职业技能要求高、经验依赖度高、检测标准量化难、误检率高等严峻问题。智能化缺陷检测系统采用了深度学习网络,通过样本数据训练和实检数据迭代,检测准确度逐渐趋近100%,远超人工,可广泛应用于电子芯片、集成电路封装、精密元件等产品缺陷的检测。
核心技术仍待进一步突破
不过,在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成果感到欣喜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辛国斌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突破,高端供给仍然不足,行业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虽然呈多样化发展,但更多的还是一个工业机械臂,缺少像手一样的灵活性,这是未来机器人发展非常关键的领域,也是现在最大的短板。”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坦言,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把机器人作为低端机械设备和机械装备研发,没有真正把智能、网联和数据作为机器人开发,现在也存在低技术、低品质、低价格、低端应用的“四低”普遍现象。
那么,工业机器人在技术和市场上面临着哪些挑战呢?曲道奎指出存在三个问题:核心技术空心化、高端产品的低端化和主导市场的边缘化。具体来说,高精度的控制系统,包括核心部件,现在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和国外相比还是一个短板;高性能的产品国外几乎占到80%,中国只占1/4甚至1/5;汽车、电子这些高端市场和主导市场几乎全是国外的产品,很少见到中国产品的影子。“要是不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制约。”
在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事业部中国研究中心经理张佳帆看来,自然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未来的工业机器人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学习如何组装两个简单的零件,结合虚拟仿生和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可以在一切状态下进行成千上万次快速学习和技能迭代,从而在真实环境操作提前熟练掌握这项技能。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