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下一个十年如何“蝶变”?
自2017年我国提出建设“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工业互联网已经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
正是基于过去五年来的不断投入,我国工业互联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平台设计、智能制造、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延伸以及数字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等等,涌现了一大批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
如何客观看待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不足,未来中国工业互联网道路到底会走向何方,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上,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时代机遇,这些均是外界所关注的焦点话题。
日前,在“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专题研讨会上,中经传媒智库联合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社会50人论坛”特邀多位专家大咖,畅聊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带来了不同视角下对工业互联网的多维度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专题研讨会上,信息社会50人论坛&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分享了《预见:中国信息社会的下一个十年》一书。该书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合著,书中每位专家视角不同、关注不同,看到的未来图景也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专家都在强调一条主线,这就是数字化转型。
林茜表示,从2020年起,以“数字战疫”为标志,整个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全面转型的新阶段,正在经历数字化的洗礼和磨练,这个阶段可能要持续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主动转型还是被动转型,体验和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现如今,在改革开放、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中国的工业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猛,前景可期。那么,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在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刘九如看来,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产物,也是当前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一个热点和知识。具体到企业而言,就是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实现以数据为核心的资源要素变革,以网络为牵引的生产方式的重构,以平台赋能为导向的业务模式创新,这些都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内涵。
回顾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2013-2017年的起步探索期,以及2017年之后的实践推进期。
在起步探索期,我国正处于“十二五”期间,此时“工业互联网”尚未在规划中被明确提出,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萌芽期。该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大力发展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深化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
实践推进期开始于2017年。2017年11月,国务院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可以视作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顶层架构,同时这也标志着发展工业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
随后几年,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基建”七大重要领域之一,得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在2021年,除了“十四五”系列规划以外,国家还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来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谈到过去十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总结指出,“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工业互联网从理念形成,走向落地和深耕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产业实践和政策引导紧密耦合的发展历程。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产业实践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持续地进行拓展;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政策体系和相关产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促进,政策体系得以不断探索和完善。”
辛勇飞介绍称,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主要包括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三类平台,同时正在加速形成数据互通、功能互调、服务互认的平台生态。
其中,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型平台15个,构建开放合作生态,吸引第三方服务商,打造多场景的联合服务,双跨平台平均接入工业设备2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0万家。
面向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平台,其建设主体为龙头企业、解决方案商,主要服务重点行业、区域,提供设备运维、管理优化、区域资源协同工业APP,为行业赋能和带动区域发展。
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平台,其建设主体为自动化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重点面向协议解析、建模仿真、工业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特定工业场景,打造专业型平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发展与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2018-2020年的行动计划目前已经全部完成,部分重点任务和工程超预期,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
未来如何走好中国工业互联网道路
自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爆发了多次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遭受到沉痛的打击。不过,工业和制造业在金融危机当中却表现出较好的抗打击能力。因此,工业制造业受到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重视,比如德国和美国。
作为欧洲老牌的工业强国,德国一直都以发达的工业科技和完备的工业体系著称于世。2013年,德国提出了自己的国家级工业革命战略规划,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工业4.0”,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并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而对于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来说,其对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反应时间,其实要比德国更早一些。2011年、2012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先后提出《保障美国在先进制造业的领导地位》和《获取先进制造业国内竞争优势》两份报告,里面提到了“先进制造伙伴(AMP,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计划”。
到了2014年10月,该委员会又发布了新的报告——《加速美国先进制造业》,该报告俗称”AMP 2.0“,明确提出了加强先进制造布局的理由,那就是保障美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力。
面对德国、美国先后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作为传统工业大国、亚洲制造业龙头、世界工厂,中国当然不会无动于衷。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并在2015年正式成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2年度轮值主席姜奇平表示,今天中国走上信息化道路,很有可能从中产生世界级的经验,其中包括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的经验。
“中国和德国、美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中国有强大的产业集群,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果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工业互联网只是把互联网连接到了一起,对于这一点德国已经理解到了,但是美国没有,美国只是把工业互联网理解成一种业务。而我国依托产业集群,通过信息流整合资金流,降低了产业集群的成本,使得产业集群的生产力比疫情之前更高,而且上了新的层次,这一点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国际竞争力里面的关键。”姜奇平表示。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前景广阔。概括来看,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工业门类齐全,二是拥有强大的网络和制造发展环境,三是市场需求充足,四是我国在工业领域具备庞大的人才储备。
但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也存在关键核心技术缺乏、跨行业构建平台能力不足、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制造支撑产业薄弱、工业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开源社区和工业APP开发队伍建设滞后、信息安全领域薄弱环节较多等劣势和短板。这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也使得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势必是一场“持久战”。
那么对于以上存在的诸多难题和挑战,中国工业互联网应该如何克服,未来我国如何走好工业互联网道路?对此,辛勇飞提出了五点建议,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培育繁荣产业生态、不断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其中,在深化垂直行业融合应用方面,要促进数据流通利用,促进数据互联互通,推进数据权属确定、价值评估、资源交换、效益共享等机制研究;加快应用模式推广,打造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新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增加解决方案供给,培育一批能够有效支撑各行业、各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促进供给企业和应用企业有效对接;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作用,完善应用推广合作机制,解决企业“不会用、不敢用”问题。
云科技时代创始人、《读懂新基建:数字技术带来全民机遇》作者吴宁川认为,“虽然中国制造业已经连续多年保持规模世界第一,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中国的工业化程度仍然不高,仍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制造业的下一步就是先完成工业化,再提升劳动生产率。所谓工业互联网就是实现整个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然后再通过互联网手段,扩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经过十年的发展,可以说工业互联网已经行至中场。一方面我国在建设各种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方面需要打通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又基于现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应用,期望创造新的规模化的营收,从而拉动制造企业转型,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相比十年前工业互联网刚起步的阶段,现在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各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化,但离真正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创新效能与效率还有一定距离。
“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千层饼’模式。也就是说,从前沿创新到应用创新,从技术创新到合规法律环境治理创新,都需要进行贯通式的融合,才能提高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总结表示。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