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不断有国产工业软件企业融资的新闻。自从中望软件在2021年3月上市之后,越来越多的国产工业软件企业也赢得VC的青睐,一些厂商已经绘制出明确的上市路线图,工业软件市场上也不断涌现出后起之秀。
前两年,工业互联网厂商融资较多,而现在,以研发CAD、CAE、EDA、MES、SCM等工业软件为主的厂商也受到风投机构的青睐,而且往往融资条件更加优厚,不再附加严苛的“对赌”条款,工业软件企业也不用面对太大的业绩增长压力。这对于工业软件厂商而言,当然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加速企业扩张的步伐,聘请更多优秀人才,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功能更强大的产品,解决工业软件卡脖子的问题。不少老牌的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坐了多年的冷板凳,过了多年的苦日子,经历了多年的起起伏伏、融资难,甚至团队分裂,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们无疑是善于学习的,他们不仅善于把握政治经济形势,也善于了解哪些才是真正需要攻克的核心技术。因此,他们不仅对被投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也会对企业运营、公司治理,甚至战略方向给出建议。因此,找到优秀的VC合作,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工业软件企业而言,可谓是如虎添翼。用好了投资公司带来的资金和资源,肯定会加速工业软件企业的发展壮大。
然而,我认为缺资金并不是制约中国软件企业要发展壮大的本质问题。即使有了资本的加持,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尚需解决以下难点问题:
首先,如何做出让工业企业愿意用、喜欢用、用得好的工业软件。
正如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工业软件是怎样炼成的 》中提到的观点,开发工业软件需要长期的工业实践经验积累和工业知识积淀。国产工业软件面临的并非一个全新市场,实际情况是广大用户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经广泛应用了国外软件。目前,还存在一些企业虽然购买了国产正版工业软件,但依然主要应用国外工业软件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工业软件企业要真正打开市场,让工业企业愿意用、喜欢用、用得好,不能仅仅靠政府的扶持和指令,而是需要在软件的设计思想、平台架构、系统功能和用户体验方面持续改进和大胆创新。工业软件企业不仅需要高级的软件研发人员,更需要懂细分行业、懂制造工艺、懂业务管理的实战专家。
第二,工具类软件必须解决数据格式兼容性问题。
对于CAD、CAE、EDA等工具类软件,国产工业软件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兼容用户已经广泛应用的国外软件,尤其是其数据格式,而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企业已经应用这些国外主流软件创建了大量的产品模型。在模型转换,尤其是尺寸、公差以及工艺特征的转换方面,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工业企业不可接受的。几家国内知名二维CAD软件之所以能够大卖,与其加入ODA和ITC开源组织,有效解决了与DWG文件和AutoCAD操作模式兼容问题有很大关系,而在三维CAD、CAE、EDA领域目前还缺乏类似的开源平台,要实现三维特征模型准确的双向数据转换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管理类软件要得到大中型企业的认可,需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以MES软件为例,该领域国内工业软件厂商众多,国产品牌整体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国产MES厂商的规模不大,还需要在平台化、系统架构、开放性,与各类管理软件,以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集成等方面持续改进和提升,支持客户企业的典型工艺和动态变化的需求。如果要进行管理类软件的系统切换,就需要进行数据迁移,而由于不同软件的数据架构不同,因此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第四,突破支撑细分行业和工艺的专业软件是当务之急。
目前,政府和投资商都比较关注三维CAD、CAE、EDA等相对通用的软件。但实际上,面向细分行业和典型工艺的设计、仿真与优化软件方面,我国工业软件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迎头赶上。例如,模流仿真软件Moldflow、石油与化工工艺仿真与优化软件Aspen、冲压工艺仿真软件Autoform都是细分领域的主流软件,蕴含着大量的行业Know-how。在这些方面,国内虽然有类似产品,但还需要在系统功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持续改进。
此外,三维设计软件固然重要,但三维结构化工艺规划软件、DFX(可制造、可装配、可拆卸等领域的分析)、公差分析、尺寸链分析、APS、工厂仿真等专业软件也同样重要,应当加速提升。
第五,明确开源平台应用与自主创新的界定。
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当然需要大力发展自主的工业软件。但是无论是在仿真软件,还是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领域,都需要依赖很多底层的求解器和算法引擎。这些引擎是都进行自主研发,还是支持应用各类开源平台 开源技术应用到什么程度还算自主开发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但是,如果一家软件企业强调自己的软件完全是自主研发,没有应用开源技术,就应当言行一致。前段时间就有网友吐槽,某仿真软件公司宣传是完全自主研发的软件,实际上应用了OpenFOAM开源软件。
第六,工业软件企业之间的生态合作。
中国有句老话说“同行是冤家”。事实上,虽然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和工业软件领域成立了联盟,但是国产工业软件企业之间的生态合作还是明显不足,反而更多地是在打价格战、相互抢夺人才,甚至出现销售人员诋毁其它国内同行的情况。
如何真正“化敌为友”,共同把市场的蛋糕做大 如何发展开发与实施服务合作伙伴 如何实现各类软件之间的集成应用,形成合力 这是我国工业软件企业的负责人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七,工业软件发展的正版化环境问题。
这是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但时至今日,在百度上随便输入一个国外主流工业软件的名称,出现在首页的都有破解软件下载的内容。这种“不花钱”的软件随处可见,无疑十分不利于工业企业真正树立正版化意识。事实上,九十年代我从事国产CAD软件研发与企业运营时,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外软件,而是盗版软件。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不断健全,工业企业的正版化意识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需要从源头清理盗版软件,促进中小企业应用正版软件。
当前,国家对工业软件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也给予了国产软件企业合作机会。在这种热潮下,新兴的工业软件厂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互联网领域,尤其是ToC领域的厂商通常是找到某种有广泛服务需求的消费市场,开发一个APP,线上线下互动,使劲烧钱,占领流量入口,然后实现指数级增长。然而,工业软件市场是一个ToB的市场,而且是一个还需要培育的市场,不可能有很高的增长率。因此,衷心希望进军工业软件市场的企业,还是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做出好产品,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真正有长期主义的耐性。工业软件市场并不适合投机者,更不适合那些急功近利,希望通过上市圈钱的企业。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要实现春华秋实,还需要整个业界共同努力,打造健康的多赢生态;需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基础的技术问题;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阻断盗版软件的传播链。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前两年,工业互联网厂商融资较多,而现在,以研发CAD、CAE、EDA、MES、SCM等工业软件为主的厂商也受到风投机构的青睐,而且往往融资条件更加优厚,不再附加严苛的“对赌”条款,工业软件企业也不用面对太大的业绩增长压力。这对于工业软件厂商而言,当然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加速企业扩张的步伐,聘请更多优秀人才,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功能更强大的产品,解决工业软件卡脖子的问题。不少老牌的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坐了多年的冷板凳,过了多年的苦日子,经历了多年的起起伏伏、融资难,甚至团队分裂,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们无疑是善于学习的,他们不仅善于把握政治经济形势,也善于了解哪些才是真正需要攻克的核心技术。因此,他们不仅对被投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也会对企业运营、公司治理,甚至战略方向给出建议。因此,找到优秀的VC合作,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工业软件企业而言,可谓是如虎添翼。用好了投资公司带来的资金和资源,肯定会加速工业软件企业的发展壮大。
然而,我认为缺资金并不是制约中国软件企业要发展壮大的本质问题。即使有了资本的加持,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尚需解决以下难点问题:
首先,如何做出让工业企业愿意用、喜欢用、用得好的工业软件。
正如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工业软件是怎样炼成的 》中提到的观点,开发工业软件需要长期的工业实践经验积累和工业知识积淀。国产工业软件面临的并非一个全新市场,实际情况是广大用户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经广泛应用了国外软件。目前,还存在一些企业虽然购买了国产正版工业软件,但依然主要应用国外工业软件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工业软件企业要真正打开市场,让工业企业愿意用、喜欢用、用得好,不能仅仅靠政府的扶持和指令,而是需要在软件的设计思想、平台架构、系统功能和用户体验方面持续改进和大胆创新。工业软件企业不仅需要高级的软件研发人员,更需要懂细分行业、懂制造工艺、懂业务管理的实战专家。
第二,工具类软件必须解决数据格式兼容性问题。
对于CAD、CAE、EDA等工具类软件,国产工业软件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兼容用户已经广泛应用的国外软件,尤其是其数据格式,而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企业已经应用这些国外主流软件创建了大量的产品模型。在模型转换,尤其是尺寸、公差以及工艺特征的转换方面,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工业企业不可接受的。几家国内知名二维CAD软件之所以能够大卖,与其加入ODA和ITC开源组织,有效解决了与DWG文件和AutoCAD操作模式兼容问题有很大关系,而在三维CAD、CAE、EDA领域目前还缺乏类似的开源平台,要实现三维特征模型准确的双向数据转换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管理类软件要得到大中型企业的认可,需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以MES软件为例,该领域国内工业软件厂商众多,国产品牌整体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国产MES厂商的规模不大,还需要在平台化、系统架构、开放性,与各类管理软件,以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集成等方面持续改进和提升,支持客户企业的典型工艺和动态变化的需求。如果要进行管理类软件的系统切换,就需要进行数据迁移,而由于不同软件的数据架构不同,因此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第四,突破支撑细分行业和工艺的专业软件是当务之急。
目前,政府和投资商都比较关注三维CAD、CAE、EDA等相对通用的软件。但实际上,面向细分行业和典型工艺的设计、仿真与优化软件方面,我国工业软件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迎头赶上。例如,模流仿真软件Moldflow、石油与化工工艺仿真与优化软件Aspen、冲压工艺仿真软件Autoform都是细分领域的主流软件,蕴含着大量的行业Know-how。在这些方面,国内虽然有类似产品,但还需要在系统功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持续改进。
此外,三维设计软件固然重要,但三维结构化工艺规划软件、DFX(可制造、可装配、可拆卸等领域的分析)、公差分析、尺寸链分析、APS、工厂仿真等专业软件也同样重要,应当加速提升。
第五,明确开源平台应用与自主创新的界定。
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当然需要大力发展自主的工业软件。但是无论是在仿真软件,还是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领域,都需要依赖很多底层的求解器和算法引擎。这些引擎是都进行自主研发,还是支持应用各类开源平台 开源技术应用到什么程度还算自主开发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但是,如果一家软件企业强调自己的软件完全是自主研发,没有应用开源技术,就应当言行一致。前段时间就有网友吐槽,某仿真软件公司宣传是完全自主研发的软件,实际上应用了OpenFOAM开源软件。
第六,工业软件企业之间的生态合作。
中国有句老话说“同行是冤家”。事实上,虽然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和工业软件领域成立了联盟,但是国产工业软件企业之间的生态合作还是明显不足,反而更多地是在打价格战、相互抢夺人才,甚至出现销售人员诋毁其它国内同行的情况。
如何真正“化敌为友”,共同把市场的蛋糕做大 如何发展开发与实施服务合作伙伴 如何实现各类软件之间的集成应用,形成合力 这是我国工业软件企业的负责人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七,工业软件发展的正版化环境问题。
这是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但时至今日,在百度上随便输入一个国外主流工业软件的名称,出现在首页的都有破解软件下载的内容。这种“不花钱”的软件随处可见,无疑十分不利于工业企业真正树立正版化意识。事实上,九十年代我从事国产CAD软件研发与企业运营时,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外软件,而是盗版软件。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不断健全,工业企业的正版化意识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需要从源头清理盗版软件,促进中小企业应用正版软件。
在百度上搜索eplan软件的搜索结果
当前,国家对工业软件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也给予了国产软件企业合作机会。在这种热潮下,新兴的工业软件厂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互联网领域,尤其是ToC领域的厂商通常是找到某种有广泛服务需求的消费市场,开发一个APP,线上线下互动,使劲烧钱,占领流量入口,然后实现指数级增长。然而,工业软件市场是一个ToB的市场,而且是一个还需要培育的市场,不可能有很高的增长率。因此,衷心希望进军工业软件市场的企业,还是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做出好产品,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真正有长期主义的耐性。工业软件市场并不适合投机者,更不适合那些急功近利,希望通过上市圈钱的企业。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要实现春华秋实,还需要整个业界共同努力,打造健康的多赢生态;需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基础的技术问题;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阻断盗版软件的传播链。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 e-works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