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造出世界尖端武器,能瞬间切割敌群,就是放库里不打八国联军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一个大一统朝代,这一特征集中表现在晚清,清朝前期因为受到明朝的荫护,还没有糟到被列强欺负的程度。到了晚清,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渐散,清朝的无能突显,列强就开始欺负了。而清朝挨欺负的原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不是没有先进武器,而是有了也白有。早在同治年间,清朝已经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武器,买了一批,自己也造了一大批,这些武器杀伤力极大,可切割敌群,可造出来的结果却是,甲午战争惨败,八国联军轻松进来,说起原因,能气死人。下面就说说清朝造出的几种世界尖端武器——

清朝造出世界尖端武器,能瞬间切割敌群,就是放库里不打八国联军

格林炮。即加特林转管机枪,中国称之为“格林炮”。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奏请清朝政府,花十万美金,购进加特林机枪50挺,清朝称之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始仿制10管、12.7毫米口径格林炮,年产16挺。1894年甲午战争中,辽宁旅顺口的黄金山炮台上装备了4挺格林炮。同年,守卫台北的清军也使用了格林炮,清军用格林炮向日军猛烈开火,枪声震天响,子弹满天飞,打了5个小时,日军没啥事儿。为什么呢?清军装备了格林炮,却对其性能不甚了解,使用也一般般,基本上就像开大炮一样瞎打,日军往地上一趴,等子弹打光了再上,结果清军就败了。格林炮的杀伤力那是众所周知的,射程一公里,当时的射速是200发,能穿透一寸厚铁板,如此大的威力,如果向敌群扫射,瞬间就切割了。但事实证明,清军的格林炮基本上就没打着人。因为甲午战争日军总兵力是240616人,阵亡只有1132人,非战斗减员12174人。如果日军被清朝的格林炮打到,怎么可能只阵亡1132人?相反,清军6万军队阵亡3万,这是谁拿机枪扫谁了?可那时候日军没有机枪,怎么解释?

清朝造出世界尖端武器,能瞬间切割敌群,就是放库里不打八国联军

赛电枪。即马克沁机枪,中国称赛电枪,该枪为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1884年获得专利。其口径为 11.43毫米,枪重 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射速 600发,可以瞬间切割敌群。1888年,金陵机器制造局仿制成功赛电枪,后陆续装备新军。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登陆,打进了清朝。当时清军拥有大量尖端武器,赛电枪包括在内,还有克虏伯大炮、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等,但这些武器全都暂新的存放在武器库里,被八国联军悉数缴获,为什么呢?清军不会用这先进玩艺,只能放在武器库里。八国联军走了之后,清军也没拿这玩艺当好草。1905年,奉派考验北洋三镇的清廷大员长庚在日记中写道:“三月十三日,马克沁机器炮打靶……此炮已购十年,螺丝松紧不一,放炮之间易于掣动,殊为可惜”。可见,清军平时根本就不保养,结果成了废物,你说气人不?

清朝造出世界尖端武器,能瞬间切割敌群,就是放库里不打八国联军

蒙蒂格尼机枪。1866 年至1881年金陵制造局仿造,这种机枪存在诸多弊端,比如火力密度和射击持续性不足,形体笨重等,后被赛电枪取代。

清朝造出世界尖端武器,能瞬间切割敌群,就是放库里不打八国联军

麦德森机枪。1908年,广东制造军械厂北厂仿制,每月生产2-3挺。这种机枪属于轻机枪,清朝制造出来已经没啥大用了。因为这个时候清朝的坟墓已经挖好,就等着新军调转枪口向清朝扫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