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离不开强大金融支撑

5月5日,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首飞成功,引来世界瞩目。在我们惊叹国家科技力量强大的同时,可知大飞机成功起飞的背后,还有金融力量在默默支持,其中既包括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601288,买入)(港股01288)等银行机构,更有平安租赁、建信租赁、工银租赁、交银租赁等大型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它流入市场经济的每个领域和角落,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制造来说,其资金结算、融资服务、信用保证等更离不开金融的参与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制造能力大幅度提升,成为制造业大国,除了充分引进国外技术,以及市场经济极大激发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外,金融的大力支持不容忽视。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07.82万亿元,占同期社会总融资规模的69.1%;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分别为13.2万亿元、6.31万亿元和3.9万亿元。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也分别达到17.92万亿元和5.77万亿元。

但是,与工业制造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相比,目前我国还存在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产品不丰富、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间接融资成本较高且有诸多不便的问题。尤其近年来证券市场出现的黑幕交易、保险资金的“野蛮收购”,以及银行经营呈现背离主业、资金“脱实向虚”趋向,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制造业发展。一些制造企业由于资金“瓶颈”不得不接受外资收购,民族品牌消失。很多小型科创企业初创时既难受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或证券市场青睐,也因缺少担保抵押而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发展举步维艰。

可喜的是,这次C919国产大型客机研发过程中,相关机构树立了金融与产业合作的典范。进出口银行通过出口卖方信贷、进口信贷、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贷款等信贷业务以及债券承销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中国商飞国产民用飞机研发、制造及出口。农业银行在授用信、国际业务、债务融资工具、现金管理平台业务等方面,也给予中国商飞最大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则在C919研制阶段,就与中国商飞签订了采购订单。

可喜的是,国家不仅对工业制造高度重视,发布“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行动纲领,更重视金融的配套作用。去年1月2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金融支持工业措施,鼓励通过并购贷款、发行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等筹集资金开展兼并重组,推动改造传统动能。去年2月,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从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支持、提高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企业融资机制创新、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金融政策措施。今年3月,“一行三会”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重要文件,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和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工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脊梁,作为工业核心的制造业则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领域,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虽然我国工业制造能力较强,建立了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但还称不上制造业强国,一些高、精、尖端制造领域与西方主要国家仍有不小差距,急需迎头赶上。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靠科研部门和企业不懈努力,也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撑。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工业强基工程的信贷支持,促进培育发展新动能。商业银行要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主动配合为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以助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金融与经济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