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制造按下新旧动能转换“快进键”,智能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在自贸烟台遇见未来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数字化智能制造按下新旧动能转换“快进键”,智能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在自贸烟台遇见未来

大小新闻客户端10月2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衣玉林 通讯员 王聪 赛家豪 邢亮 摄影报道)以往,在传统的制造业工厂里,一线操作工人戴着厚厚的手 套,在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对原材料进行切割、冲压、打 磨。而在如今的智能制造时代,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各式各样的 智能机器人在数字化工厂中流水作业,工人只需要在屏幕前设定 程序。智能制造遍地开花,在自贸烟台遇见未来。

数字化智能制造为企业赋能

在烟台开发区艾迪精密智能制造车间里,关键工序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200多台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取代人工,成为工厂的主角。一线工人只需在智能生产系统的屏幕前下达指令,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就可以自动开启“干活模式”“。一个人至少可以完成以前三个人的工作量。”车间生产线上一名技术工人说。

不仅如此,艾迪精密的产品上也处处体现“智能化”,其上贴的条码“大有学问”,可实现生产、安装、维护全过程的质量可查、可追溯,还能集成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和GPS定位等信息技术,完成全过程的追踪、定位和维护。“通过这个条码可以将产品的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信息纳入统一平台,为产业基地的后续发展提供分析依据。”工作人员介绍。以智能终端设备、信息化、网络化、制造数据平台的建设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改造,这所“智能工厂”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了整个生产线的柔性化、平台化和透明化,不仅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交付,还缩减了人力成本,生产效率也提高了30%以上。

这种生产场景,在烟台开发区已然屡见不鲜,上汽通用东岳、富士康、艾睿光电等企业中,智能化生产比比皆是。眼下,烟台开发区在全国自贸片区中第一个实现5G基站全覆盖,并招引工信部大数据产业示范项目前来落户,成为全省首批6个数字经济示范园区之一。腾讯、华为、紫光等龙头企业聚集优势渐显,正着力创建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基地和“企业总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聚集区,打造更多“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烟台开发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下一步,烟台开发区还将进一步扩展智能制造的发展范围,按下新旧动能转换“快进键”。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

以“让机器人无限可能”为主题的2021年智能机器人与应用国际会议(ICIRA2021)近日在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举办。大会聚焦机器人领域的前沿话题、最新研究成果、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业界专家学者搭建起交流思想、分享成果、深化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全球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会议期间,由清科嘉研究院机器人联合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协作机器人和磁吸附式机器人进行了现场展示,吸引了参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协作机器人可覆盖各行业差异性的应用,令与会嘉宾对烟台片区的的智能制造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协作机器人采用‘感—驱—控’一体化关节设计技术、控制和感知一体化控制器设计技术、具有视觉语义感知的自适应动态抓取技术,它最大的特性就是丰富的配置选择能够实现快速适配各种行业应用场景的需求。”本次大会主席、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刘辛军告诉记者,“通过这个机器人可以提升3C、汽车、五金家电、厨卫洁具、医疗健康、科研教育、餐饮、新零售等行业工作效率。而我们选择在烟台片区发布,也是因为这里良好的制造业环境。”“智能机器人所提升的生产效率在很多场景已经优于人工制造,这足以证明智能机器人进入工厂实现生产的时代已经到来。”烟台开发区经发科创局副局长赵玲介绍说,制造业一直是烟台片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怎样寻求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一直是片区的重点攻关方向。目前,烟台开发区正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按照“以市场引技术、以集成促集聚”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引进智能装备研发生产机构和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加快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努力形成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协同发展的产业模式。结合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等重大科创载体建设,规划打造了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以及智能制造、光电传感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已培育出清科嘉机器人联合研究院、睿创微纳、艾迪精密等一批科创平台、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

迈入创新4.0时代

智能制造离不开优良的科创生态环境,创新为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等高端科技资源,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引进中央直属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知名跨国公司等重大创新载体,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近日,烟台开发区出台最新版《关于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做强高层次创新型企业集群、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等7个方面,出台了40条高含金量支持举措,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地位,赋能产业发展。

“得益于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的持续推进,目前全区聚集了全市1/4的高新技术企业、1/3的国家级专家,创造了全市1/4的发明专利和近1/2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赵玲表示,随着开发区整体科创实力的不断增强,上一版的“创新型开发区意见”已经满足不了区域发展的需要。这次推出创新型开发区建设意见的4.0版本,对制约创新发展的企业集群不强、创新载体少、产学研协同滞后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加大高端创新资源引进上,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等高端科技资源,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引进中央直属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知名跨国公司等重大创新载体,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对新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并给予最高1000平方米研发办公房租补助。支持建设联合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国内外一流高校、世界著名科研机构、国家级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成立联合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不超过总投入30%的资助,最高3000万元。

“近年来,通过倾力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烟台开发区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倍增效应加速释放。但创新的道路没有止境,烟台开发区对创新的支持不会停步。”赵玲介绍说,此次创新措施的实施对各方面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统筹兼顾,在具体实施上也将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区的科创生态。

责任编辑:徐艳琳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